據新聞報導:這隻位於花蓮的哈士奇咬傷了很多人,邱姓民眾原本想拿掃把驅離這隻哈士奇,所以才被攻擊,但是另一位被攻擊的民眾,則是根本沒有靠近哈士奇,卻莫名被咬傷。了解狗狗的人會明白,這可是誤會一場。
很多人在看到「陌生狗」的反應是:驅趕、逃離…等等。最慘的狀況就是驅趕了。以這則案例來說,其實哈土奇是屬於溫馴的工作犬,主動去咬人的機會並不大;但因為「人」的「驅離」動作,造成狗狗誤以為「人」要攻擊他,這時,狗狗的本能反應就會出來了,那就是攻擊對方,這是狗狗的基本防禦本能。
狗狗是很容易緊張的動物,或許是因為「人」比他「大隻」,尤其是遇上了流浪狗時;狗狗的記性是很好的,所以他受過的傷害都會在他心中留下陰影,而這些流浪的狗狗,你不知道他是否曾被受過攻擊或是欺負,因此,人要接近或靠近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前,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,切記要先「觀其顏」、「查其色」。
「查其顏」,仔細觀察,不難發現狗狗臉部表情是很豐富的,所有「放鬆」、「高興」、「警戒」、「攻擊」都是可以先從臉部表情看出來。
當狗狗開始「警戒」時,他們的耳朵和頭部會稍往前,噘起嘴唇露出牙齒和牙齦;這就意味了警戒的訊息,露出牙齒和牙齦,代表警戒等級越高。
當狗狗要「攻擊」前,嘴巴會半開,噘起嘴唇露出全部的牙齒和上方牙齦;這就意味了他已經要攻擊囉,如果你還無視於他的警訊,那下場,就會如果新聞中的被害人了。
當你發現狗狗出現「警戒」、「攻擊」的訊息時,請記得,先不要慌,先停下目前所有動作不要動,並且放慢你的動作,千萬不可拔腿就跑。你要知道,你跑再快,也不會有他們跑得快。最好的安全離開方式就是:動作放慢,越慢越好,轉移你的目光,不要直視著他,身體放鬆再一步步慢慢得退離開他。
當我帶著比比在路上散步,最常看到的就是一些天生怕狗的小姐們,看到比比就馬上大叫:「啊,有狗。」(比比麻內心的O.S.:小姐,狗我牽著,就走在我旁邊,咬不到你好嗎?),各位,這樣的反應,反而會嚇到狗,讓狗狗神經緊繃,接下來的劇情就是:狗狂叫,人狂跑,狗狂追了;還有另一種狀況,其實跟天生怕狗的小姐們情況蠻像的,通常發生在小朋友身上,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小朋友會被狗狗咬的原因之一,小姐們可能就是大叫「啊,有狗。」,但小朋友會再多一個動作,狂跑;一隻被嚇到的狗會處於高度警戒狀態,小朋友的狂跑,很容易會被誤解為攻擊行為。